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上丞相书嘉定十一年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六四、《西山文集》卷三八、《续宋宰辅编年录》卷一
正月吉日,具位真某再拜上书丞相国公
某窃闻之,礼有出于前代之所无而后世以侈心为之者,生日是也。
考其源流,盖昉于有唐开元之际。
方是时,宇内乂安,民物蕃阜,天子方崇燕嬉侈玩好以夸示得意,于是千秋之节兴,而导谀之臣相与从臾,以求媚悦,先正太史范公固尝讥其非礼矣。
然而沿循至今殆数百祀,其为说则曰臣子所以尊君父也,是固有不得而废者。
若夫王公大人之生日,门下之士则争为赋颂以赞咏功德,四方牧守则竞为瑰奇靡丽之献以希容悦而取宠荣,是果何义哉?
而近世以来,转相侈大,莫有悟其非者,此某之所以喟然叹息也。
今者丞相国公初度之临,窃伏惟念,登门墙辱顾遇不为不久,而踌躇四顾,亡一足献者,盖道古今而誉盛德,既非固陋之所能为,而饰仪物驰苞苴又非事大贤君子之道,用是迟回旬月,以迄于今,未能以自决也。
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以德,细人之爱人以姑息」。
昔者开元之际,其事侈矣,曲江张公不以贵臣近戚之所献者献其君,而以治乱存亡之鉴献其君,疑若违众自异者。
由今观之,彼贵臣近戚之爱其君与公之爱其君,果孰为至耶?
某尝窃谓,不独人臣之爱君其道当然,凡士之愿忠于知己者亦莫不然。
某虽无似,然受丞相之知甚深,而思所以报丞相者甚至,故今也不敢以世人之事知己者事丞相,而愿以昔人之报知己者报丞相,庶几自附于君子之义而免蹈细人之讥,惟高明垂听。
今天下之事众矣,某皆有所未暇及者,独以为丞相膺非常之知,居甚重之寄,当以古人之相业自勉而不当以近世之相业自安。
古人之相业未易以遽数也,顾尝反复诸葛武侯行事而得其用心,窃谓秦汉而下一人而已,故愿为丞相诵之。
盖自昔人臣居重位秉大权者,虽或遇知于明君,未必不致疑于庸主,虽取信于君子,或不能不见忌于小人,同类怀其恩,未必无以召异己者之怨,国人钦其行,未必有以服夷狄之情,一时赖其功,或见绌于后世之公议。
而侯也,不惟先主托以孤幼而弗疑,虽刘禅之庸亦举国听之而弗忌,不惟公琰、文伟诸贤尽心而为之用,虽杨仪、魏延之悍戾亦皆捐躯效命而弗辞,不惟器能受任者竞劝以答其知,虽流徙废放之徒亦没身怀思而弗怨,不惟举国信之,当时尊之,而泸夷之约束,沔阳庙祀,至于今不废。
侯何以得此哉?
曰开诚心、布公道而已。
诚之与公,天地鬼神有不能违者,而况于人乎!
今读侯之传而想其为人,其事君如亲,待诸贤如朋友,抚群下如子弟,襟怀洞然,与物无间,形之表奏则忠恳足以悟上,发之教令则感激足以动人,其所存无一而非诚也。
至于生杀废置,虽出其手,然而爵不滥于罔功,刑不挠于贵势,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惩。
何祗小吏也,其材可录则越次而升之
马谡上宾也,其罪当诛则流涕而戮之。
持心之平,无异衡石,用法之信,可质神明,其所为无一而非公也。
惟诚惟公,终始一致,故上不求于君而君信之,下不蕲于人而人服之。
谚曰「李不言,下自成蹊」,斯言虽小,可以喻大,讵不信哉!
侯之开府也,发教群下,恳恳焉以集众思、广忠益为心,而自谓闻得失于州平,见启诲于元直,受尽言于幼宰,赖谏止于伟度,退然自托于不能之地,若无一事之不资诸人者。
盖智虑之所及者易穷而是非利害之错出者难见,吾惟集众人之智以为智,合众人之虑以为虑,则天下之善无不在我矣,何必扬眉瞬目,矜自我出哉!
自昔秉权用事者,鲜不悦人之赞己而恶人之议己。
夫以赞己者为忠则忠言不得进矣,以议己者为罪则己过不得闻矣。
而侯独不然,观其谆谕告戒,一则曰有忠于国则可以少过矣,二则曰诸有忠虑于国者,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蹻足而待矣。
盖侯之用心主于为国而不为己私,求于济事而不求己胜,然国既安则己未有不豫其利者。
彼怙权讳过之人,恶人之议己而不知其爱己也,悦人之赞己而不知其误己也,以阿意为忠而不知其大不忠也,以不闻过为幸而不知其大不幸也。
吁,此侯之所以为不可及欤!
共惟丞相国公本以安宗定社稷之功结知圣朝,进位鼎铉,迨今十有一年,鱼水之逢,欢然无间,有非武侯所敢望者。
然勤身以辅政,内外之心犹或未尽孚,屈己以受言,而士大夫之情犹或不得以自竭,意者至诚尽公、兼听忘我如侯之所为,尚有当勉者乎?
某之不材,视曲江公无能为役,然自少小即慕其为人。
岁在作噩,备数右螭,属圣上诞弥之月,窃伏自念,诵《天保》归美之诗,不若陈敬之畏天之戒,故先奉觞之数日,昧冒直前,以祈天永命之书进彻宸扆,圣上其忠,不以为罪,至闻力行好事之语,则首肯再三。
某之迂愚,丞相察之素矣,故于维岳降神之日,不复以谀辞溷听览,而独诵其所闻如此,盖今区区效忠丞相之心,即昔者效忠主上之心也。
丞相诚能因某之言,考侯之行事,而勉其所未至者,则将天心格于上,人心说于下,功业日盛而福禄日隆,然后知某之规乃所以为颂,而爱人以德,非姑息者所可同日语矣。
某近尝以武侯之十二字锓木于州治之思贤堂,且推本侯平生功业之所自出者为之跋,谨摹本以献于执事,如赐览观,亦足以知其志之所存。
干渎严尊,无任震惧之至。
将之白下寄别松江郡斋诸君 其二 (玄黓涒滩) 清 · 舒位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瓶水斋诗集卷十五
秣陵江上暮潮宽,剪取吴淞入梦看。
会合因缘天最吝,别离消息岁将阑。
师儒雅望推高密(谓陆侨南郡博、王理堂县博。)主客清游忆建安(郡斋何芸生、吴春乔、宋韵平三茂才,及陈平湖学博、周公子实夫明经。)
更语双双馋太守,未偿诗债两尖团陈桂堂、朱意园太守前招食蟹,啸园属为尖团韵诗,至今未报。)
杨栋太中大夫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六三
三朝钜典,聿严尊阁之仪;
一代鸿儒,分任纂修之事。
属视功而行赏,爰进律以旌贤。
具官某钟箕昴之精,禀岷峨之秀。
子云所草,准羲、孔之微言;
敬之之文,希屈、马而无愧。
虽去常存于魏阙,其来遂定于春宫。
冠言语侍从之班,专讨论润色之笔。
惟二祖丕哉之谟烈,既极铺张;
若先皇焕乎之文章,亦资诠次。
其事备矣,何勤如之。
噫!
唐贤谓作史之难,宁非笃论;
汉人喜稽古之力,适值明时。
祗服宠光,益修职业。
可。
显谟阁学士宣奉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六合县开国子食邑六百户徐㮚明堂恩加封三百户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一四、《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七三
(上同袁尚书。)具官某机鉴精明,器能英济。
都民谈赵京兆之政,敬之如神;
选人惮毛尚书之清,甚于畏法。
虽惬买山之高兴,未忘存阙之丹心。
按:下同。
杨瑱权户部侍郎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一七、《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七五
奉常起朝仪,尤高九列
司徒掌邦教,莫重贰卿
所急者才,何拘于格
具官某端凝不挠,刚介无私。
予旧学之臣,惟甘盘有道德者;
尔名父之子,若敬之生文章家。
使畿辅则宣外台之劳,掾省闼则清中书之务。
乃超时彦,遂长礼官
所谓玉帛云乎之言,固资雅望;
乃若钱谷几何之问,必属通儒。
以奖贤劳,以昭眷注。
噫!
昔者辞以疾,喜聆勿药之功;
俾尔寿而臧,茂对特之渥。
可。
贺皇太子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二○、《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一四
上帝女临,肇称元祀;
长子主震,首介蕃禧。
国本奠安,舆情欣忭。
(中贺。)恭惟皇太子殿下肖祖宗之仁圣,法君父之严恭。
屏荤茹以斋居,敬之至也;
亚藻旒而祼献,神之格思。
臣庶属心,元良受祉。
某隃瞻晖润,自叹滞留。
骍角其舍诸,既精禋之竣事;
羽翼已成矣,喜储德之升闻。
张秘丞癸丑生日)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四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二一
伏承贻翰,俯记悬弧。
仆迫蒲柳先○之,自怜暮景;
公临桑梓必敬之地,尤礼高年。
阖郡传夸,聚宗荣耀。
恭惟某官麟获泰畤,凤翔高冈。
贞观学士登瀛洲,才名不忝;
西京循吏渤海,治行最优。
每记受廛氓之微,尝在同舍郎之列。
而况古者之义,不臣寓公,故人之情,颇哀老子,因其初度,借以馀光。
龟肠骤饫于八珍,鼠量岂胜于一石!
俎豆之意甚宠,囊瓮之嘲是惭。
某稽首登嘉,盈襟堆感。
虽无芹子,效野老之献勤;
惟有辨香,祝使君而面向。
回新守陈梦龙1259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五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二五、《翰苑新书》续集卷一五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当宁抡才,专城作牧。
乡邦相望,新怀会稽太守之章;
父老来迎,如见国子先生之面。
稍修书礼,以候旌麾。
恭惟某官书读五车,词倾三峡
朗陵荀有文若,视元、凯而有光;
靖恭扬生敬之,方屈、马而无愧。
冠三含俊造之选,号七闽文章之家。
众由径以疾趋,独盈科而后进。
陪京留钥,风月荐分;
思陵之潜藩,瘴烟一洗。
盍趣召吾丘而奉计,顾重烦韦守之凝香。
眷此邦人,种何福德,鸿硕镇临之未远,象贤选择而重来。
尚父报政于齐,何其疾也;
国侨遗爱于郑,谁其嗣之?
未有上冢过家,拜厅视事,光复周公之旧宇,增陪召伯之憩棠,历观旧史所书,鲜如今日之懿。
端明丹荔,可继先贤;
舍人紫薇,莫须公等。
某坐虚名之过实,为众毁之求全。
岌岌之踪甚危,狺狺之吠未息。
身离禁苑,永孤明主之知;
名列党碑,尤当累臣之罪。
自嗟垂暮,偶未溘先。
躬书诗以教子孙,力田园以奉公上。
闻双旌之孔迩,扶一杖而起迎。
太守宾欢,犹记鸣禽之同乐;
郎君官贵,恐难行马之重窥。
郑丞相论史书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三一
六月初九日昧爽京递至,准尚书省劄一道,备奉宣谕,取索某向来已修未成史藁,俾之缴进,仍具奏闻。
荒材而为黄旗漆牌所寻觅,孤臣之辱玉音天语之简记,此皆大丞相兴念下客,常在怀抱。
兹因史事,拈出姓名,示明主之访求,见大臣之汲引。
某穷涂暮景,有此遭际,捧拜恩命,感极涕○。
伏念某顷蒙圣上过采虚名,锡第入馆,本因史事,形之奎画
某虽空疏,畴昔有志,深愿效涓埃于铅椠之间,附名字于竹帛之末。
伯晦侍郎与同馆已分撰诸志,伯晦先入馆,所作《天文志》略成书,馀人所作或方起草而改除,或未涉笔而去国。
某之入院为诸贤殿,分得《地理志》。
区区愚见,以为宣、靖以来狄祸虽惨,炎、绍而后版图始裂,如三京两河关陕,中间归疆失地许多大节目,疏略则非直笔,详备则伤国体。
又如旧志所载城郭山川,后来往往陵谷易位,某遂未敢进草,亦未敢于经筵奏知,姑白游丞相以此意。
游公太息,以瞽言为是。
某始有书筒往复,俄皆缇骑佚去。
章泉诗仆数数见,惟未睹大全,后又从故右司陶仁父涧泉遗藁。
二老为天下后世所重者,以人不以诗,然终身栖遁,其言议风旨仅□概见者,以其诗存耳。
仆每诵其诗则怀其人之不可复见,见其门人则敬之,见其里人则敬之
老病归田,交游扫迹,四方书问不至。
一旦门有剥啄,摄衣出迎,盖执事之使也。
非有卮酒一面之旧,而函书橐诗,不远千里以相发药,且命之曰「闻之愿一言以自壮」,若仆向之所施于二老者。
仆之贤未至于二老,执事之材十倍于仆,此所以始闻之而惊,徐思之而不知所以措辞也。
然热复摘藁久,合江湖士友贽卷数十家并观,觉执事所作如蔡邕,状异常人,虽欲遁逃自匿不可,如孟嘉在广坐中亦可识,超然自有一种风骨。
甚矣,执事之似东家丘也。
其间用雪巢韵者真似雪巢,效诚斋体者真似诚斋,虽师二老而参取诸家,所谓善柳下惠者耶!
仆本空疏,加以荒落,辄题数语并诗二,往求商榷,庶几它日托盛集以行也。
飞潜异趣,末由簪盍,切冀为斯文自爱。
吕太尉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六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三二
某闻天下有吕将军,三十年于此矣。
老书生虽怯懦不武,然慕用太尉相公之英伟奇特,常欲执鞭为御而不可得。
帐骑踵门,忽辱赐以钧翰,位尊而礼谦,功大而心小,拜手伏读,且喜且惊。
钧谕某尝有奏篇云云,再三思之,别无己见封事之属,只是六月间因奏故事,一篇之中止有四句,合四句共有二十八字,略言兵财缘蜀阃亦兼总饷,乃是泛言,非有所指。
况朝家未尝施行,元本已束高阁,不谓游士过客妄加笺注,上误钧听。
仰惟阁下方为圣天子倚重,身佩安危之寄,鼎铛有耳,况某忝为近臣哉!
昨因禁中付下阁下免牍,令某视草,具述阁下忠义勋绩,欲乞钧旨记室取上细观,可见某惓惓尊敬之意。
朝廷不可一日无相公,无仆辈当甚闲事。
第所进故事四句实无所指,更望钧慈恕其言之轻发,察其心之无它,庶乎免于戾矣。
某更不敢入文字辨明,见以衰病求去,谨因专使之还,辄饬竿牍摅肝胆以复于阁下。
相公磊磊落落大丈夫,必能达观,付之一笑。
上忧蜀事之甚,愿阁下北犁朝廷,西擒泸叛,早建郭汾阳、李西平之功,使仆辈秉笔作为歌颂,是所望也。
言词拙讷,仰祈钧照。
王子文诗序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六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四
古诗皆切于世教。
「吁谟定命,远犹辰告」,大臣之言也;
「敬之敬之,命不易哉」,谏臣之言也;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宗臣之言也;
「载驰载驱,周爰咨诹」,使臣之言也;
「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将率之言也;
「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君国子民之言也。
禹之训、皋陶之歌、周公之诗,大率达而在上者之作也;
谓穷乃工诗自唐始,而李、杜为尤穷而最工者。
然甫旧谏官,白亦词臣,岂必皆寠生寒人,饥饿而鸣哉!
潜斋年未四十,导密旨,班列卿,使畿内,牧潜藩,言议风旨闻天下,不以诗自名。
余得其诗读之,本学术,隆师友,扶忠贤,绌邪佞,爱君如爱亲,忧民如忧己,合于诗人之所谓六义者。
盖江湖草野之士,白首专攻不过得数十百篇,潜斋方有权位,窃意丰于彼者必啬于此,而其诗至二十卷,又皆粹美无疵,閒雅有味,讵可以常情测度哉!
抑余有恨焉,为其集止樵川也,岂自尔遂无作乎?
将靳固不以示人乎?
庐陵、半山二公愈贵愈显,其诗愈肆,岿然为吾宋诗祖。
潜斋其尽发閟藏,取樵川以后藁锓传之,无使异日观者叹曰:陈简斋自大用后不复有诗。
潜斋当不以余言为僭也。
平湖集序1262年1月10日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七○、《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钱塘
景定庚申,上既躬揽权纲,去凶举相,凡为前揆媢忌摈远者以次号召。
于是平湖陈公以外府丞起家,俄擢中秘书,余亦牵联同升史事。
稍暇,公出所论著十馀帙,使余评之。
会公进司言责,谒见有时,论质寖疏,余亦苦书诏填委,久不克为。
及告老而去,公责前诺。
余归,始䌷绎公众作而叹息曰:本朝五星聚奎,文治比汉唐尤盛。
三百馀年间,斯文大节目有二:欧阳公谓昆体盛而古道衰,至水心叶公则谓洛学兴而文字坏。
欧、叶皆大宗师,其论如此。
余谓昆体若少理致,然东封、西祀,粉饰太平之典,恐非穆修、柳开辈所长;
伊洛若欠华藻,然《通书》、《西铭》,遂与六经并行,亦恐黄、秦、晁、张诸人所未尝讲。
公之文多万言,少千字,出入经史,贯通伦类。
操简立就,初不经思,虽踏壁冥搜者不能逮。
及其研理学,衍师说,章分句析,千条万绪会归于一,虽立雪饱参者有愧色。
至于表、笺、启、记、序、铭、跋、古律诗,汇分昈列,台阁之文温润,金石之作古雅,有似汪、綦者,有似苏、曾者,有似《骚》、《选》者,有似唐风者,可谓无昆体之偏而得洛学之全矣。
公尤长于论谏,前后累百疏。
每奏一篇,上辄称善,虽弹贵臣,绳左戚,皆和颜容受,不以为忤。
其言贪吏势家哗徒黠胥之害民也,六曹请托之挠法也,秋苗折纳之剥下也,讼未结绝部符改送之为奸也,盗铸伪造之蠹钱楮也,玉音宣谕宰辅,每曰:「陈某所奏切当,宜痛革必行」。
公素谨密,所言尤切至者往往焚藁,世莫得而知。
惟尧言播告中外,至四至五,如揭日月,有目咸知。
乌乎!
圣人之言经也,腐生謏儒何所容喙。
顾尝待罪词臣矣,史官矣,睹明主之好文赏谏,喜故人之得君行道,兹获以鄙朴之词序钜丽之作,不亦操觚弄翰之快乎!
跋先君与贵溪耿氏书后1244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七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一、《后村题跋》卷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贵溪
余从父麟台公宰贵溪,仁民而好士,士之秀异者莫不登宓贱之堂,至言游之室焉,耿君讳寿之其一也。
先君与从父尤相友爱,从父所敬,先君亦敬之终身。
从父后入馆,言者指其伪学及赵忠定公党人,急挤去,年不登五十;
先君仕差显,亦不登六十。
自二父下世,吾家无耿氏书问四十年矣。
晚使江东,耿之孙廷龙携先君书一轴示余,内一帖云「夤缘群从,定交文字」,又一帖云「家弟不救,恨不得相属一恸」,皆为从父发也。
嗟夫!
前辈益远,惟善可以焘后,惟学可亢宗,余于二父无能为役矣。
耿氏奕世忠义,繇河南侨江表,百馀年间,显官中微而秀士迭起。
廷龙尝贡于乡,方勇于善而力于学,兴之者其君乎!
德舆,皋之子也;
群、彧,寔、淑之孙也。
汪荐文卷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七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一、《后村题跋》卷三
余览近人之作,常恨其词繁而意少。
黟士汪君示余行卷,篇篇有意,如评孙子斩二姬为防微,项籍为汉驱民功高萧、张,单于以阏氏饵东胡智在娄敬之先,庶乎今昔人所未道者
然昔人辞意俱到,乃至儿童妇女皆记念上口,君诗未为人传诵者,岂非虽有此意而词未足以发之欤,则修词之功何可少哉!
卷中五言云:「秋风驼卧棘,春雨燕巢林」。
感时伤事,有足悲慨。
七言云:「十八九常如意少,百千亿任化身多」。
极妥帖排奡之力。
《演雅》六言云:「布谷不稼不穑,巧妇无褐无衣。
提壶不可挹酒,络纬匪来贸丝」。
又云:「螺蠃尧舜父子,鸿雁鲁卫弟兄。
斗蚁滕薛争长,狎鸥晋郑寻盟」。
此即诚斋自作也,何拟之有?
少陵云「语不惊人死不休」,山谷云「自铸伟词」,以君之才,更加精思,前无古人矣,今人不足言也。
桐乡艾轩所作富文行状志铭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九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一一、《后村题跋》卷一三
余少于桐乡、艾轩二公之文,单辞只字皆记念上口。
二公盖光尧、重华两朝词臣,其文贵重于世,不以一字假人。
艾轩状富文翁累千二百六十言,桐乡铭亦九百言。
艾轩受学于富文翁,状公行时方三十馀,犹未脱白,自称门人敬之如此。
桐乡辈行在前,埋辞亦详而备,富文翁之贤可知矣。
竹溪林君肃翁守莆,访求艾轩遗文锓梓,余与有劳,而《行状》乃漏落未入集,至公之曾孙君节始得其本。
窃意尚有六丁下取未尽者,可以物色也。
文翁不蒙稽古力,仅止一麾,君节遂奋孤童,擢甲科,入为瀛洲学士,兼掌南宫笺奏。
「不在身必在子孙」,岂不信然!
虽以论事去国,其大节毋忝尔祖矣。
余既铭公之孙录参之藏,君节示余此轴,墨妙笔精,敬书其后而归之。
商书讲义盘庚下)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九二、《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八四
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
奠其所处,正郊庙、朝社之位。
绥爰有众曰:无戏怠,懋建大命。
绥,抚也。
抚字之曰:不可戏狎怠惰,勉为子孙长久之计。
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
古注曰「输忱于百官」,臣曰非也,臣民通曰百姓。
罔罪尔众,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
罔罪,原之也,无共怒以谤我。
臣按上篇乃未发旧都,其词详;
次篇乃方在中道,其词严;
下篇则已至新都,其词和。
详者陈古先、设譬喻以晓之,严者欲作丕刑、劓殄灭以齐之,和者则抚绥之矣,罔罪之矣。
古语有之,民生在勤。
况国都初建,诸事草创,庐舍未备,器用犹阙,勤苦植立,庶可坚久,游戏怠惰,朝不谋夕矣,大命何以建乎?
方其未发、未至也,浮言胥动,𭥹䀨险肤者、不迪不吉者、奸宄者实繁有徒,不免以祸福刑罚恐动之。
今居已奠矣,位已正矣,前所谓浮言、险肤、奸宄之人,岂能无丕刑殄灭之?
人恐,故又敷予心腹肾肠、告朕志以安之。
《正义》曰:恕其前愆,与之更始也。
人情多含忍于事急之时而发泄于事平之后,此臣民之所以忧虑,而盘庚之所以不得不委曲反覆告谕之也。
臣民之闻此言,可以无怒矣,无谤我矣。
前二篇无非出于心腹肾肠,至此又申言之者,盖君民之情当表里明白洞达,不可有纤毫瞭昧疑惑。
岂惟迁都,凡事皆然。
太祖皇帝圣训有云:「少有邪曲,人必见之」。
近日朝野共忧者二事:其一曰定大计。
如区处内学,虽圣意先定,必待明诏赫然而后中外惬志。
其一曰去小人,今天下公论以为稔恶怙权过于、侂者,宸衷固以洞照,终未发为播告,见之施行,臣民惶惑至今,恐非敷心腹肾肠之义。
惟明主留神。
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
多,言增大之也;
适,言徒也。
依山自固则凶德去,善功立。
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言先王已迁,至此复圮。
极,止也。
《正义》训极为中,非也。
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肆上帝将复我高祖德,乱越我家。
言朕岂乐于迁徙以震动尔民哉,天欲复我高祖德,以治于家,越于训。
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
言当与笃厚恭敬之人奉承民命,长居于兹。
肆予冲人,非废厥谋,吊由灵。
吊,至也,音的;
灵,善也。
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
决于龟卜而不敢违,用光大此迁都之业。
臣闻穷则变,变则通。
王初迁,谓光大于前人矣,自河适山,谓凶去而绩立矣,然荡析离居之患率见于继世之后。
盖陵谷有时而移,市朝亦随而改,不迁何所止乎!
言今兹之迁非欲震动尔民,殆天将复我先王之德,治于我家耳,言天及祖宗以为当迁也。
「朕及笃敬」,言朕与笃厚庄敬之臣亦以为当迁之也。
「恭承民命」,言迁敬顺民志,全民命也。
盘庚都以后,终商之世不复再迁,则「永地兹新邑」之言信矣。
谋至于善而止。
不迁非善谋也,乌得不废?
迁善谋也,乌得不用?
疑至于卜而止。
不迁非吉兆也,乌得而从?
迁吉兆也,乌得而违?
古者大事皆卜,邾文公卜迁,违卜而有祸,是其验也。
宏,大也;
贲,饬也。
新都宏大而乖饬矣。
三篇大纲,言迁非己意,一曰天,二曰祖宗,三曰民。
古之贤王畏天尊祖敬民,不敢自用如此,彼为「天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之说者,真万世之罪人乎!
呜呼,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尚皆隐哉!
邦伯谓州牧师长谓众公卿,百执事谓大夫以下。
《韵略》云:隐,痛也。
予其懋简相尔,念敬我众。
懋,勉也;
简,记也。
相,助也,助汝念敬我众民。
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
肩,任也;
敢,果也;
鞠,养也。
谓不任好利之人,而用果敢敬恭能鞠民生者,能为民谋虑使之奠居者,如此等人我则取而用之。
今我既羞告尔于朕志,若否,罔有弗钦。
羞,陈也。
直以顺朕志者告尔。
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前言具贝玉,后言总货宝,多取而兼有之之词也。
庸,用也。
臣按三篇文义见当时视民痒痾疾痛切身之意。
其群臣百官未必皆然,故告之曰「呜呼隐哉」以感动之。
有念敬我众者,我则懋之、简之、相之;
鞠人之生、谋人之居者,我则叙之。
卒章曰「无总于货宝」,又拈起次篇贝玉之言以励之。
又曰「朕不肩好货」,以身率之。
可谓反覆告戒之意至矣。
商邑屡迁,虽云河患,王肃以为君奢,皇甫谧以为民奢,郑康成以为君民俱奢。
言君奢者以天子宫室奢侈,侵夺下民;
言民奢者以豪民室宇过度,逼迫贫乏。
盖坏风俗无若浮侈,耗财力无若营缮。
土阶、琼室,治乱所由分也。
臣去国久而复来,窃见都城风俗稍异于昔,王侯邸第、湖山亭馆,鳞次栉密,丹碧相照,士大夫贵货而贱德,小人崇饮而饰游,乃有如盘庚三篇之所反覆告戒者。
陛下俭德一似列圣,苑囿台榭无所增益,独于竹宫甲帐斧斤不绝,轮奂过美,敌难方深,兵费方阔,一隅事力有限,岂可又自为一阱于国中哉!
夫惟君奢然后民奢。
今陛下俭于身而奢于观庙,亦奢也。
郑康成所谓君民俱奢,盍留圣虑,损其太甚,停其未作,专以淳朴先天下,则盘庚所谓「总于货宝」者与夫近日之臣民贵货贱德者、崇饮饰游者,皆将丕变。
泉州重建忠献堂记1250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温陵太守尚书郎安阳韩侯识贻前史官刘某书曰:「吾六世祖中令公景德丁未出牧是州,明年七月忠献生于郡斋,至祥符辛亥召还,泉人曰中令吾郡之父母也,有去思,忠献吾侯之子也,有大勋业,为堂三间,因谥名堂,以借重是邦焉。
后为俗子改易。
乾道己丑梅溪王公始复旧扁。
今扁存而屋老且仆矣。
忝拜厅之荣而隳肯堂之责,吾为此惧,乃以节缩馀力撤而新之」。
又曰:「吾之来以淳祐己酉秋,距忠献始生甲子凡四周;
堂之成以庚戌夏,距梅溪复扁八十有二祀。
子虽哀疚,其勉笔之也」。
按《甘棠》之诗曰「召伯所茇」,说者曰:「召伯不欲烦民,庐于远野小棠之下,思其人敬其树也」。
《閟宫》之诗曰「新庙奕奕」,说者曰:「闵公庙也」。
又曰「周公皇祖,其亦福汝」,说者曰:「庆孝孙之辞也」。
古之善政必有遗爱,故家必有象贤。
以周、召二公之盛德而不能无待于虎之旬宣、僖之修复,然虎去康公十世,僖去周公十七世矣,岂若韩氏六世之近乎?
远野之庐,闵公之庙,敬之严之如此,况中令凝香之地、忠献悬弧之室乎?
侯刚廉无欲,凝重有威,军府肃然,民夷信服,盖景德、祥符嘉祐治平之文献渊源所渐然也。
初,侯家三世迭守相台,海内荣之。
自南北分裂,虽昼锦冠剑隔绝之可叹,然兹堂轮奂新美而未已,韩氏之盛讵可量耶!
惜余荒眊久,精华竭,所以美皇祖而庆孝孙者,有惭于《雅》、《颂》,姑承命记实而已。
野塘赵处士墓志铭1263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三八、《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一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余晚起家为词臣,赵君庆龙自淮左捧檄入都,请予铭其先君子野塘处士之墓。
余已耄昏,又禁中书诏填委,诺之而未暇也。
既而余告老还山,岁中淮左之使再以书至,且赍粮以待,曰必得铭乃归,余不敢以衰惫辞。
赵氏南渡初自郑州管城避地信州玉山县,居焉。
处士讳遂字景初
学士公讳督为五世祖,于龙图公讳旸为高王父。
学士吕汲公荐入馆,龙图坐与陈了翁善谪舂陵,为靖康右正言
于赠承议郎讳泽为曾王父,于沅州通守讳涣为王父,于直秘阁章泉先生为父,妣孺人俞氏、邢氏。
少传家学,又负笈千里,南岳麓,东丽泽,以寻张、吕之绪。
从岷隐戴公受《春秋》,晚益殚洽,尊闻行知,非若世儒书痴传癖而已。
章泉先生高节闻天下,春秋高,坚卧不出,然四方之士从者如云。
处士左右承迎,凡可以娱亲享宾者,倾家无吝色。
先生寝疾,处士已华皓,尝药举扶,执丧送终,哀动行路,骨见衣表。
朝廷以先生累辞聘召,晋直木天,法当泽子。
处士嫡长也,叹曰:「先人逃名,敢因以为利乎」?
力辞。
改命承务郎致仕,亦不敢拜也。
即所居之侧绵蕝数椽,扁曰「野塘书院」;
又为小圃,扁曰「东囿」。
秀岩李公榜其堂曰「企疏」,谓公父子不减二疏。
处士落笔语妙,篇什流传,然未尝存稿。
其自咏有云:「诗乎颠次必于是,酒也须臾不可离」。
杂之章泉集中无辨也。
为人内端介而外和易。
早交名流,晚殿诸老,清谈修谨,独坚悍不衰。
将终,旬浃无所苦,觉体倦,戒家人具浴歛,议丧葬,命易箦,正寝而逝。
生于绍兴壬午七月十四日,卒于淳祐丙午六月十九日,年八十五。
明年丁未二月丙申,葬于招善乡叶家坞之原。
配俞氏,先夫人之侄,徽守湍石先生讳毕之曾孙。
三男:长庆曾,迪功郎泉州德化
次庆章,宝庆乙酉贡士,皆前卒;
次庆龙,见迪功郎泰州节制司准备差遣
一女,适起居舍人韩祥
孙男女各八人。
自古王侯将相多如麻,惟逸民高士,虽帝王盛世不过巢、许、夷、齐辈数人,厥后有为羔雁动色、猿鹤惊恐者,故谢公有小草之侮,藏用有随驾之嘲,常秩有听鸡之刺,非素隐之难,而终隐之难也。
若夫父抗节于前,子继志于后,余考前载,得三人焉,汉徐稚、晋戴逵、本朝魏野而已。
三士所立固高,稚子登,华歆欲见不诣,公府交辟不应,汉末盗贼敬之,不犯其里;
逵子勃亦高尚,以散骑常侍徵不至;
野子闲与仲先齐名,时人有「父子少微星」之句。
非身隐之难,而世隐之难也。
以古准今,处士章泉先生之子矣。
铭曰:
子铭季札,不过十字,野塘之铭,稍觉词费。
谁传逸民,有考于是。
再祈雨文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五三
昔者之雨,尚未沾足,俄复开霁,风日尤酷,岂敬之在人者有勤怠,故功之在神者有断续耶!
亟拜非谄,屡求非渎,恐败岁事,以为神辱。
神与天通,不疾而速,覆手河翻,嘘气云族,纵非三登,犹可中熟(《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三五。)
沾:原缺,据四库本补。
仙溪志序宝祐五年八月 南宋 · 陈尧道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一
莆甲七闽,分邑惟三,仙溪又甲诸邑,前未有志,是大漏典。
赵君与泌事关风教,每切留心。
尧舜道统之传,盛于孔子,而尊经有阁;
周、程道统之传恢于朱子,而肖像有祠。
重惟兹邑山川逴跞、秀气所宫,钟美前哲,宗经术、嗜理学,寿斯道之脉宏矣,直节高风,立懦千载,不笔诸志,何以诏久。
会邑士有请,谂尉黄君岩孙编次之,于人物为尤重。
挥金十万以倡相之者,翕若半稔,而板传一披,图□访韶石胜,必有好事若韩昌黎者。
仆来自京国,苏兄攀龙偕同志,以复序为属。
窃惟有纸上志,有胸中志,奇峰峭拔,宜产铺棻,生齿稀而之繁,版赋丰而之缩,纸上志也。
用则入徂徕圣德之颂,不用则入文德党籍之碑,仕则致身鼎鼐而一亩不增,不仕则高卧林泉而累召不就,胸中志也。
是举也,裨风教居多,编次云乎哉。
若夫缉脉络于既往,纪流绪于方来,当有增光此笔者,陆澄《地理书》而任昉补之,王曾《九域图》而王存广之,深有望于后之人。
宝祐丁巳中秋日平湖陈尧道敬之序。
按:《仙溪志》卷首,清抄本。